以固态继电器为代表的电气元器件要进一步优势产品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提升产业链安全供应水平,面向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等重要应用领域,推动以固态继电器为代表的基础电子元器件实现突破,增强关键材料、设备仪器等供应链保障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一)提升产业创新能力
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施重点产品高端提升行动,面向固态继电器等重点产品,突破制约行业发展的专利、技术壁垒,补足电子元器件发展短板,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构建多层次联合创新体系。支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 所加强合作,在电子元器件领域探索成立制造业创新中心,加大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 研发力度,搭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鼓励各地围绕特色或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 化,形成差异化发展。 完善知识产权布局。
鼓励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并开展国内外知识 产权布局。探索建立专利池,围绕电子元器件开展专利分析和预警。开展知识产权试点企业培育工作。
(二)强化市场应用推广
支持重点行业市场应用。实施重点市场应用推广行动,在智能终端、5G、工业互联网和数据中心、智能网联汽车等重点行业推动电子元器件差异化应用,加速产品吸引社会资源,迭代升级。
强化产业链深层次合作。推动电子元器件及其配套材料和 设备仪器企业、整机企业加强联动,共同开展产品研制,加快 6 新型电子元器件的产业化应用。引导上下游企业通过战略联 盟、资本合作、技术联动等方式,形成稳定合作关系。
加速创新型产品应用推广。面向人工智能、先进计算、物 联网、新能源、新基建等新兴需求,开发重点应用领域急需的 小型化、高性能、高效率、高可靠电子元器件,推动整机企业 积极应用创新型产品,加速元器件产品迭代升级。
(三)夯实配套产业基础
突破关键材料技术。电子元器件上游电子陶瓷材料、磁性材料、电池材料等电子功能材料,电子浆料等工艺与辅助 材料,高端印制电路板材料等封装与装联材料的研发和生产。提升配套能力,推动关键环节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产业化。
提升设备仪器配套能力。支持技术难度大、应用价值高、通用性强、对电子元器件行业带动大的配套电子专用设备与仪器,如刻蚀显影设备等工艺设备、显微CT等检测分析仪器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设备仪器质量和可靠性水平。
健全产业配套体系。鼓励和引导化工、有色金属、轻工机械、设备仪器等企业进入电子元器件领域,开展关键材料、设备的研发和生产,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实现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增强试验验证能力,提升关键环节配套水平。
(四)引导产业转型升级
提升智能化水平。引导企业搭建数字化设计平台、全环境仿真平台和材料、工艺、失效分析数据库,基于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技术,推进关键工序数字化、网络化改造,优化生产工 艺及质量管控系统,开展智能工厂建设,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推广绿色制造。推进全行业节能节水技术改造,加快应用清洁高效生产工艺,开展清洁生产,降低能耗和污染物排放强度,实现绿色生产。优化电子元器件产品结构设计,开发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产品。制定电子元器件行业绿色制造相关标准,完善绿色制造体系。
建设绿色工厂。按照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 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原则引导电子元器件企业建 8 设绿色工厂,加大节能环保投入,实施节能环保技术提升工程,鼓励企业采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处理污染物并实时监控,将企业的环保执行措施与企业信用等级挂钩。
生产绿色产品。严格执行《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等政策,鼓励骨干企业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绿色化设计,加快轻量化、模块化、集成化、高可靠、长寿命、易回收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品应用。
(五)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落实“一带一路”倡议,拓展电子元器件产业国际交流合作渠道,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标准化机构等交流沟通,推动与国际先进技术及产业链对接。
推动电子元器件产业国内国际相互促进,鼓励全球领先企业来华设立生产基地和研发机构,支持骨干企业开拓海外市场,与境外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人才、资本等合作,构建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产业格局。